大河命(一网打尽)

一切人文皆水文。这是<喷空>微信公众号、<人文喷空>头条号的一贯的原创标语,在我们上山下乡,研究学习河南2000多条河流以及河流作为串珠之线串起来的文遗文旅文史痕迹时,结交了很多爱好山水文化的朋友,其中不乏水利、国土、地矿、教育研学的专业人士。郑州市水利局、郑州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董永立老师就是我们缘遇的朋友,他针对郑州常见水利河流工程的地名整理和分类,值得大家学习一番,一篇长文详实,有利于我们认知这个郑州城市文化、山水人文。

在郑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先民逐水而居,留下了溱洧欢歌、圃田狩猎、伊水灌田、通济逐帆等历史典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底蕴厚重的水利工程文化。而水利工程的地名文化就是这种文化现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水利地名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精神背景下的产物,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演变特征,反映出浓厚的社会文化信息。

一、以特征数字命名

用特征数字指代名称,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利于传播。有表示外观直观特点的,如十八孔闸(惠济区岗李村北的黄河干流上);有表征长度的,如千米一观(新密市牛店镇双洎河引水隧洞)、万米隧洞(荥阳市胜利渠主洞)、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有表示宽度的,如丈八沟(中牟县)、一步两道沟(二七区);

千米一观(洞)

有代表建设时代背景或建设年代的,如九大提灌站(建于九大会议时期)、九二大电灌站(建于九届二中全会时期,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七一二渡槽(建于1971年2月);有表示建设过程艰辛的,如五代井(新密王氏家族五代人积百年辛劳,在岩石层上人工凿成一口吃水井);有特指特征高程的,如九五滩(表示95米高程)。

二、以时代精神命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一大批代表人民群众勤劳和智慧结晶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郑州大地上。这些水利工程完成于特定的社会时代,命名记录了时代背景,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东风渠、东方红灌区、红旗洞(荥阳李村灌区)、红光洞(巩义赵窑水库输水渠)等建造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其命名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记述了一个火热的建设年代。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时的演说中说:“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东风渠就是在“东风压倒西风”这个著名论断的背景下,在1958年开工建设的人工引黄灌溉渠道。

同一时期,新密在超化镇和来集镇境内,建设起郑州市最大的内河自流灌区——东方红灌区。而荥阳于1957年至1961年在邙山脚下建设的李村引黄灌区,其代表水工建筑物红旗洞,同样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命名方式,洞首的三面红旗雕塑,是历史的见证,是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勤劳、淳朴、智慧的写照。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伟大的人民群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的精神,在基本没有施工机械的条件下,肩扛手抬、遇沟架桥、逢山凿洞、以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不屈不挠的实际行动,奋发图强,战天斗地,建造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利工程。荥阳胜利渠(团结洞、友谊洞、群英洞、胜利渡槽)、英雄渠(宏伟洞、青年洞、反修洞、团结洞、向阳洞)、降龙渠(友谊洞、东风渡槽),新密李湾南北干渠(友谊洞、降龙渡槽),新郑宏伟渠、曙光渡槽、丰收渡槽,巩义团结电灌站,登封纸坊灌区团结洞等,诵读这些响亮的工程名录,一幕幕移山造海、人定胜天的历史场景再现眼前。

三、以纪念人物命名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凝聚了治水人物的聪明智慧,至今为人所传颂。后世为了纪念这些治水先贤,用他们的名讳、姓氏或官职命名工程,以颂扬人物,传承精神,是一种文化特色,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承袭。郑州地区此类命名水利工程的案例也有不少,如贾鲁河、陆贾河、魏河、将军坝、香玉坝、汉丞相井、圣母泉、元帅池等。

贾鲁河

郑州人民的母亲河——贾鲁河,就是以贾鲁名字命名的河流之一。元至正年间,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在治黄理汴的过程中,疏挖、连接、恢复了已经淤废的古汴河,此举不但平息了水患,也使得汴河两岸经济恢复,舟楫穿梭,人流往来,繁荣景象盛极一时。为了纪念这位水利专家,人们便把汴河改称“贾鲁河”。

贾鲁河在尖岗水库以上有两条支流,西支为陆贾河,东支为九娘娘庙河。陆贾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封太中大夫,因治理此河,后世遂以名河。九娘娘庙,也称老奶奶庙,与贾鲁河下游惠济段的插花奶奶庙一样,都是相传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为曾经在楚汉相争时期救他一命的插花村姑所建,庙边河道历代世传称九娘娘庙河。<喷空>微信公众号、<人文喷空>头条号同步原创发文,近期有网易号、搜狐号等抄文搬运复制太多,我们是无奈的。

民国二年(1913)2月,荥阳汜水人魏联奎,在郑州南阳寨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水利公司——贾鲁河水利灌溉公司。他在贾鲁河建坝引水,修建干渠(时名万流渠、民生渠、长流渠、南阳渠),后世人将其改名魏河。

花园口的将军坝

花园口将军坝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早期河工根据其形状称之为“鸡嘴坝”。坝前常年靠水,河势险要,因累年抛石固基,根石深达23.5米,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嘉庆十三年(1808年),陈九龙因抵御河患有功,被敕封为黄河河神大将军,自此“鸡嘴坝”得名为“将军坝”。

1943年,伊洛河发生洪灾,巩义人常香玉筹资修补河堤石坝,“乡土深受其惠”,群众将此坝命名“香玉坝”。 <喷空>微信公众号、<人文喷空>头条号同步原创发文,近期有网易号、搜狐号等抄文搬运复制太多,我们是无奈的。

四、以历史地名命名

有些水利工程的命名,延用历史地名,承载厚重文化,成为跨越千年时空的文明符号。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这些响亮的称谓就像镌刻在磐石上的经文一般,被后人所铭记,历久弥新。溱水河、洧水河、圃田泽、颍河、沂水河、绥水河、索河、须水河、枯河、伊河、洛河、汜水河、逛河、坞罗河、沥滴泉、玉门古渡、孤柏渡、马渡闸、祭城干渠、花园口闸、赵口闸等等,不一而足。

现新密溱水

溱水是自周以来之河名,魏晋后又称潧水、郐水,在新密市区东北部。洧水同样是自周以来之河名,发源于登封市马岭山南侧,于新郑市南部出境,至明代,新郑市以下改名双洎河。溱水和洧水是东周时期郑国境内两条主要河流。《诗经・郑风》:“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

圃田泽,位于郑汴之间,古时天下九泽之一,今天在贾鲁河与七里河交汇处的大片水域,仍称圃田泽。沂水河,古称潩水,源自具茨山,《水经注》:“水出密县大隗山,大隗即具茨山也…潩水出其阿流而为陂”。汜水河,东汉时期水名,古称氾水,东汉之后写作汜水,沿用至今。绥水是洧水第一大支流,《水经注》记载:“洧水东流,绥水汇焉,水出方山绥溪,即《山海经》所谓伏戏山也”。索河,魏晋时期索水,古旃然水为其上源,以流经小索亭(今荥阳市区乔楼镇东郭村南)而得名。坞罗河,古名罗水,《水经注》载:“罗水得名,以近鄩罗之居而名之。”

五、以奇特现象命名

这一类型的命名,多以河水或泉水的特异自然现象为依据,如滹沱河、逛河、枯河,暖泉、冰泉、珍珠泉、金花泉、凉水泉柳树泉、圣僧泉、沥滴泉等。

滹沱河位于新郑南部,汇入双洎河。滹,河岸边的台地,沱,可以停船的水湾。滹沱,便是一种特定的地形地貌,即水湾的台地。在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这个词语,一般为河名或村名。郑州地区也不少见,登封市君召乡大滹坨村、巩义市西村镇滹坨村、荥阳市汜水镇滹沱村、中牟县八岗镇滹沱张村、上街区沙固行政村滹沱村等,这些村庄名字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是人类逐水而居的实证。

李白《将进酒》,就发生在逛河附近

逛河,也称狂河,在登封市西部,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山海经》载:“大苦之山,其阳狂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路史》载:“狂水之名,说者以为众水皆东,此水独西,故曰狂”。郑州地区地势为西高东低,几乎所有河流由西向东流,而逛河则由东往西流,故民间以“犟子河”称。

暖泉、冰泉位于二七区侯寨乡。康熙《郑州志》载:“冰泉盛夏难亲,暖泉隆冬可浴”。暖泉、冰泉为一暖一冷两处泉眼, 一个寒冬温度在32℃左右,一个盛夏温度在18℃以下,两泉相距50米,相映成趣,世上罕见。(现已干枯)


珍珠泉位于登封市石道镇椿庄西,为颍河右源。泉水面积350平方米,四季恒温在15到17℃,泉眼分布星星点点,号称“嵩山百泉”。泉眼股股水流托起串串水泡,似颗颗珍珠、串串翡翠,每隔2~3分钟为一个翻起周期,故称“珍珠泉”。金花泉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泉水恒温20℃,因泉水由地下涌出,像金花翻滚,故名。沥滴泉,又称滴水棚,在新密市七里岗镇杨寨村,以滴水如雨,四时不竭而得名。

六、以民间传说命名

在数千年的水利史中,涌现出许多与水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代代相传,大多是对未知事件的推测,但却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例如,金水河、须水河、熊耳河、潮河,登封扳倒井、龙赐泉、九龙潭、洗耳泉、犊泉,二七牛尾巴泉、犁埏潭,荥阳圣母泉、润笔泉,巩义小龙池、牛鼻泉、老鳖潭,新郑饮马泉、黑龙潭、白龙潭等。


金水河穿郑州城区而过。相传,郑国宰相子产清正廉洁,家无余资,去世后连丧事都办不起。百姓闻讯纷纷献出珠宝首饰,其子不肯接受,人们只好把这些首饰扔到子产封邑的河里,河水泛起了金色波澜,此河便名金水河。元代《贾氏说林》载:“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块珮,妇人舍珠玉以赙之,金银珍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邢山。国人悉辇以沉之河,因名金水”。当然,这只是传说,《宋史・河渠志》载:“金水河一名天源,本京水,导自荥阳黄堆山,其源曰祝龙泉。太祖建隆二年春,命左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率水工凿渠,引水过中牟,名曰金水河。”因水自西向东至开封,为宫城生活供水,西方五行属金,故名金水河,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水河的命名应是由于方位特征而来。

同样位于郑州市区的熊耳河,亦名熊儿河。相传,明朝末年,郑州石柱村(今新圃东街)人熊儿带领周围群众挖河筑堤,排洪导水,除害兴利,并在南城门(今南关街)外的河上修起一座石桥。人们为了纪念其功德,故名熊儿河。

登封扳倒井

登封市唐庄镇搬倒井,位于古代登封至巩义的官道旁。这口井的井壁有20度的倾斜角,井内清澈见底,井水甘甜。在井口石板上有4个马蹄印,传说是光武帝刘秀牵马在此喝水,将井搬倒所致。

潮河,东汉时称役水,又名栾河。据传,有一位姓栾的南方学子,进京赶考、考中还乡、再回京城复命,三次路经此处,三次解救当地百姓,并意外在此去世。民众将他就地埋葬时,挖出一股泉水,竟汇流成河。此泉一日三潮,故名潮河。人们将其埋在泉边,又建一座栾相公庙,所以该河又叫栾河。

须水,古称濉水。据传,楚汉鸿沟对峙时,恰濉水泛滥,张良见此情景曰:“见险能止,大易知之,请少须”。“须”在这里应该是汉军暂停的意思,张良的话是须水的来由。


七、以方位特征命名

以方位特征的词语而命名,也是水利工程命名的一种类型。除了上文所述的金水河外,还有西流湖、环山渠、东泗河、西泗河、庙后河等。

西流湖一景

1954年,郑州市在贾鲁河上新建了全市第一座水厂——柿园水厂,以上游圣水峪为主要水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1971年,又在贾鲁河河道上建了五级提灌站,从花园口西提灌站引黄河水,经提灌站提升,河水由东向西倒流至柿园水厂进水口,“西流湖”由此得名。

巩义老县城(在老城,约386~1928)东门外有一河流,古称白冶河、泂水、石泉水,因河流两岸以烧制白瓷为主,其原料高岭土级别高,晶莹剔透,河水呈白色,故名白冶河。《水经注》载:“泂水发南溪石泉,世亦名之石泉水也。”宋以后,因河道临近老县城闹市,改称市水,后又谐音写作泗河。明代巩县八景之一的“市河烟柳”即指此处。 1928年夏,泗河洪水大发,县城被淹。县府东迁鳌岭后,泗河位于城西,就称西泗河。而新县府东的魏氏河(纪念魏征而名)则改名东泗河。

环山渠位于荥阳市环翠峪,1959年11月开工,1962年7月完工。引庙子水东流,以柏池为水源修建了长13050米的人工渠道,横越汜河,抵东沟而北折,绕谷飞涧,曲折蛇行,名“环山渠”。


八、以美好愿景命名

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壮大,一些新的称谓明显地转化为婉转美化的意境,开始注重商业效益与文化传播价值。雁鸣湖、龙湖、鹭鸣湖、万山湖、开阳湖、蝶湖等,都是此类水利工程的代表。

万山湖

雁鸣湖

雁鸣湖原为赵口总干渠1号沉沙池第一条渠,1997年建成。2000年小浪底水库建成蓄水后,黄河水沙发生了变化,含沙量由之前的年平均14.64千克每立方米下降至5.06千克每立方米,第Ⅰ条渠的水利灌溉和沉沙功能逐步衰退,因其地势低洼、常年积水,逐渐形成湿地性湖泊。后因芦苇生长,吸引大雁栖息而得名“雁鸣湖”。郑东新区规划时,把中华民族龙的图腾融入湖的形态设计,命名“龙湖”,寓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古以来,水利地名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号,它同时也辉煌地彰显着所在河流的水利文化。名称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时代的痕迹。从地名分类入手研究,管中窥豹,对其特有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对于我们传承、弘扬水利工程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抄袭复制粘贴的太多。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人文喷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