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哪天(清明节将至)

文 | 读书君

#清明忆俗#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民间有“三日清明,四日年”的俗语说法,可见清明节的重要性。清明节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年春之始的标志性节气,更是因为它是我国传统扫墓祭祀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在中国,人生的两大事为生与死,甚至死亡超过了出生带给人的冲击和顿悟。人去世后,不管有钱没钱,都需要走个形式,体面下葬,为此我们经常在小说或电视剧中看到卖身葬父、葬母的情节,这并非夸大,而是中国这种几千年来“生死为大”的传统思想观念,早已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脑中。

也正是如此,清明节成为中国最盛大的祭祀节日。每年到了清明节之际,不管离家多远的游子都会不辞辛苦回到故乡,为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这既是寄托哀思,也是表达对先人们的敬重和缅怀。

扫墓祭祀的习俗,在我国的起源相当早,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对墓葬非常重视,扫墓祭祀就成了日常活动。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就有写到过一个被众人耻笑的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去和乞丐们抢食扫墓祭祀的祭品,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扫墓习俗就已经非常盛行。

清明节前后要去扫墓祭祀,俗称上坟。在民间,上坟也有不少的礼仪习俗讲究。

01 清明节什么时候上坟合适?

今年的清明节比较特殊,为闰二月清明节,也就是闰二月又逢清明节。在民间有“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讲究,关于原因,读书君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今年清明节“不一般”,闰月清明不上坟?看看民间都有哪些说法》)。

民间认为闰月是一个不太好日子,不宜婚娶,不宜大兴土木,不宜上坟祭祀等,否则,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闰月清明节,不宜在清明节当天上坟,可以提前后延后。

当然,从理性的角度看,那只是民间说法,并不具有科学性。抛开封建迷信不说,习俗活动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

何时上坟比较合适?

清明节时间通常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不过,严格来说,其节日的时间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清明节前后10天左右(共计20天),都属于清明节期。

按传统的习俗习惯,清明节扫墓祭祀的这一天,在上坟之前,首先需要将坟墓的杂草枯枝清理干净,然后再为坟墓培上新土,将坟墓塑回饱满的状态,表示墓主人有后,子孙孝顺。

当然,除了表达对已故先人的孝敬和缅怀,这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扫墓祭祀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好坏与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着巨大的关系,为此扫墓祭祀需要好好对待。

《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这里描写的便是关于修整坟墓的情况。

修整好坟墓之后,亲人们会带上瓜果酒肉,以及金银彩纸、花纸(黑、白、红)等祭品到墓地,然后将食物祭品摆放到坟墓前面,再点上香烛,倒上茶酒,焚烧纸钱,最后叩头行礼祭拜。祭拜时双手合并在胸前,依次或者并列跪拜

在祭拜过程中,往往还要放鞭炮、烟花,表示对祭祀的重视。富裕的家族,讲究排面的家庭,还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如果家庭经济比较拮据,通常只放小鞭炮,或者不放。

在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较差,供品一般是面条、点心、馍馍、香蕉等,如今人们物质水平提高了,供品不仅是大鱼大肉,还有各种高档珍贵的物品。焚烧的纸钱也不仅仅是“金银”,还有“房子”、“车子”等。这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状况,以及某个时代社会的思想风气状况。

关于上坟扫墓的日期,通常是清明节“前后数日”,这都是适合上坟的时间,一般以清明节前一周为佳。有些地方扫墓避开清明节当天,而是选择临近清明节前的“单日”进行祭祀活动。

具体时间通常由家族里的长辈,兄弟姐妹们商量确定,若父母还有一方健在,则父母在哪家就在哪里集合。若父母都还健在时,民间有说法,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在清明节当天回娘家上坟。扫墓完成后,家庭内部通常会集聚在一起吃一顿饭。

在一些地方,扫墓时间分新坟和旧坟的区别。亲人过世不满3年的,要在清明的前一天去祭拜。与此同时,还要拜“山公山母”,摆上祭品,点上蜡烛,插上香,然后烧纸钱,请山公山母照顾刚入土为安的逝者。过世超过3年的,可前可后,可在清明当天祭拜。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上坟扫墓是庄重的,清明节的仪式要做到位,所需物品要提前准备好,通常提前两三个星期准备好,包括要买经文、香火炮竹,祭祀所需要的猪肉、鱼、蛋、水果等。

02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以万物清明而得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情景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春天到了,大地回春,万物一片生机,晴朗而明净。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明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渐渐传到民间,在经过了历代的沿袭后,成为了全国固定性的习俗节日。

说起清明节的由来,大家首先想到的寒食节,春秋名臣义士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期间,在饥荒交迫,快要饿死之际,是随臣介子推舍身救命,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给他充饥,最后才保得性命。

后来,晋文公回国当上了国君之后,想要给介子推封官加爵,介子推不愿意,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到了深山(绵山)里隐居。之后,晋文公亲自带着人马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为所动,躲藏在山中。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誓死不从,抱着老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从此民间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吃寒食。之后,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并,成为主要的扫墓祭祀节日。

03 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清明节有不少的习俗活动。比如:

①插柳

每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有插柳或戴柳的习俗。中国以清明、中元节和十月初一为三大鬼节,根据民间的说法,插柳或戴柳有驱邪的作用,为此将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记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是鬼节,插柳条正好是春节利于发芽,人们便纷纷插柳条戴柳用以辟邪了。

②踏青

清明节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为此,在扫墓之余,带着一家老少到山间乡野去踏青游玩再适宜不过。

③吃青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恰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乡间地头的许多野菜长得娇嫩茂盛。民间在清明节这一天,有采摘艾草做艾草青团、艾草糕、艾草糍粑等习俗。青团又称清明饼,吃时令蔬菜,取其“青”字,表清明之青。

除此之外,还有放风筝、斗鸡、踢蹴鞠、打马等习俗。

清明节的禁忌也有不少,比如不宜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不宜拜错祖坟;上坟不宜拍照、不宜穿红衣服,孕妇不宜上坟;非亲友不宜到别人家上坟等。

✘第一,不大声喧哗吵闹

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是祭祀扫墓,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这是一个悲伤、庄重的节日,在这样庄重的场合,需要注意言行举止,切勿嬉戏打闹、大声喧哗,嘻哈娱乐,尤其是上坟祭祀时要保持安静,肃静。中华民族传统讲究“百善孝为先”,清明节是一个体现“孝道”的节日,我们需要尊重先人,传承良好的美德。

✘第二,注意祭祀扫墓的时间

由于扫墓是在户外进行,所以上坟祭拜时,要特意注意时间上的安排,特别是安葬的坟墓离家比较远、比较偏的时候,以免出现危险,招来意外。

通常来说,如果家庭、家族的坟墓不多,一天内就能完成所有的扫墓活动,如果不行,则应该安排两天到三天的时间来完成,切勿为了赶时间,图省事而忙到天黑。

户外扫墓上坟,如果是在山上,本来就比较危险,天黑之后,更是危险重生,上坟时,切勿为了图一时方便、省事而忘记了安全性保障。

✘第三,体力不行,身体弱的人群,不宜上山扫墓

扫墓也是一项体力活,尤其是在户外比较偏僻、崎岖的地方。这时候,老人、幼儿、孕妇、病人等身体比较脆弱的人群,不适合跟着一块去扫墓,以免发生意外。

✘第四,不宜在墓地拍照

清明节上坟扫墓是为了祭祀祖先,缅怀先祖,而不是玩乐。都说“ 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如此庄严、肃静的场合,上坟者应该怀着敬意去祭祀,专注于手上工作,切勿在墓地随意拍照,甚至打卡一游。否则,这也是对神灵,对祖宗的大不敬。

✘第五,外人不宜参与

清明节扫墓,是一个家庭、家族对已过世的亲人缅怀、追思的一项传统习俗活动,如果是外人,不宜随意去参加别人的扫墓活动,这是最忌讳的。

04 读书君说

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半)和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被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在24节气中,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气,因为它既是节气,也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礼俗文化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精神和信仰。

参考资料:

屠国平编,绍兴民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读书文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