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祸水命是什么意思(深度解密)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貂蝉、西施与杨贵妃,以“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著称。经过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沉淀,她们虽不是文人雅士,却以其美貌成为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然后,她们的真实命运结局却是:无一人善终。

究其原因,并非什么“红颜祸水”,而是“时代的悲剧”!


一、西施的命运结局——成了“祸国妖姬、罪责、埋怨”的替罪羊

西施原本是一个山野浣纱女,却担起了光复国家的重任,她最终不辱使命,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西施,又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萧山临浦苎萝山下苎萝村(今杭州市萧山区临浦苎萝村)。西施的父亲靠打柴卖柴为生,母亲浣纱,西施平时也经常在溪边浣纱,故又称浣纱女。


传说西施在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感到自愧不如沉入江底。这就是著名的“沉鱼”之说。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却落得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勾践君臣含垢忍辱,三年后被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兵力虽逐渐强盛,但仍远远不敌吴国。越国大夫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三年,深知吴王夫差好色,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在民间寻觅美女的过程中,和西施一见钟情,而西施对这位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虽然范蠡的“美人计”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充当越国复仇的工具有些难通情理,但为了国家利益,西施愿意作出牺牲。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他不顾群臣反对,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西施聪明伶俐,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一年四季享乐游玩、不理政事。

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训练有素。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大获全胜。根据范蠡的约定,吴国灭亡后,娶西施为妻。


然而,对于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1、西施沉海。传说勾践灭吴后,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


关于西施沉江也有几个说法。


(1)西施死于越王后的嫉妒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命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2)西施死于“不祥”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3)西施死于吴国人报复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2、西施隐居。据东汉袁康的《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唐代陆广微撰写的地方志《吴地记》中也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的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而江苏一些地方的“施荡桥”“西施荡”等名称也都与西施有关。


隐姓埋名的西施和范蠡在蔡国由于经营有道,致富有方,九年之中,富至千金,豪至巨万,富甲天下。由于乐善好施,声名远播,以至于引起了正好居住在“陈蔡六年”的孔子的注意,孔子于是率子路、子贡等弟子前来拜访。


子贡原来在游说越国和吴国攻打齐国时,曾和范蠡有过一面之缘,今日突然造访发现这对夫妻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越国上将军范蠡和吴国娘娘西施。


当时,孔子大吃一惊,并力请范蠡出山,以解当时鲁国之危,当时,范蠡已无心眷恋政治。西施看到他们多年隐居的生活被孔子师徒打破,知道此地不易久留,于是劝范蠡马上散尽家财举家外迁,离开了蔡国瀙镇。他们先迁往肥城陶山,改名陶朱公,后又迁往齐国,改名鸱夷子。这就是著名的“范蠡三迁”。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3、西施落水。以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但此说缺乏证据。


当时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准备利用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大肆在越国内征召美女,准备送吴王夫差享乐。容貌异常出众的西施自然逃不过征召。为了让夫差沉迷于女色无法自拔,越王勾践命最了解他心思的谋臣范蠡帮他训练这些美女,教授他们礼仪,琴艺书画、歌舞以及魅惑之术。


这一教就是三年。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西施和范蠡因为长时间相处接触,郎才女貌的两人居然相互产生了情愫。学成之后的西施被勾践敬献给夫差,虽然范蠡万分不舍,但是身不由己,面对吴王勾践的命令,身为臣子的他只能遵命护送西施前往吴国。


事情的发展也如勾践设想的那样,夫差一见西施,整个人就跟丢了魂似的,从此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雄心不在,导致朝政荒废,群臣离心。而越王勾践却趁机发展,很快两国的优劣互换。最终,勾践举兵征伐吴国,一战功成。

相传,勾践胜利后,西施被解救了出来。而一直爱着西施的谋臣范蠡也急流勇退,向吴王勾践辞官。和西施双宿双飞,永遁江湖。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毕竟美好的结局往往都是后世人们对美好的幻想罢了。


其实西施被解救出来后,并没有逃脱自己的悲惨命运,在范蠡西湖泛舟时,被范蠡沉入西湖而死。


4、西施被杀。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记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一天闲得无聊来到山中,遇到了西施,也是平日锦衣华服,深受礼教毒害的富家小姐见多了,偶尔见到山野村姑打扮的西施,被她的清秀,劳动人民的质朴之美迷住了,赶紧上去搭讪。一说话,西施落落大方,完全没有城里人的矫情娇羞,范蠡更加喜爱。就这样,两人越说越投机,虽然此后三年再没见面,但心里还是记挂着对方的。

三年后,西施跟着范蠡学会了吹拉弹唱等手艺,被送到越王跟前。当西施进行才艺展示时,在场的各个达官贵人都称赞西施是个角色美人儿,简直是天仙下凡。当然,这些说好话的人,事前被范蠡塞了红包,嘴巴比蜜还甜。


越王本来就没什么主见,被旁边的人一称赞,虚荣心得到了满足,立马就把西施收到帐下。


但越国眼看就不行了,在和吴国的战争中输得很惨,为了讨吴国的欢心,越王和范蠡商量了一下,范蠡建议,针对吴王好色的弱点,把西施和几个美人送给了吴王夫差,以求和。可能吴王夫差对西施的美理解得比较深刻,真的就中了美人计,从此不理朝政,只和西施寻欢作乐,久而久之,民怨沸腾,国力渐弱,终于,反被越国给灭了。


作为灭吴国的功臣,西施应该得到褒奖,她想回到越国。但是范蠡心里很不乐意,他想,万一她回到越国,把这一套用在越王身上,亡了越国如何是好。再者,想着越王一心图谋霸业,西施的这一段美人计,虽然帮了越王,其实是不能公开说的肮脏的手段。如果百姓知道,那个越王,为了生存,把自己的女人拱手相让给吴王,还阴险设计,让一个女人颠覆了吴国,这样香艳的段子,让越王作为男人,作为霸主的脸往哪里放?


还有,深究起来,西施和范蠡的关系,也很难撇清楚,到时候别把范蠡自己给搭上了。要是被人说,把自己的女人送给两个君王,将会是什么下场?昨天是功臣,明天就有可能是窃国的奸臣了。

于是,自私的范蠡找了一叶扁舟,说霸业已经复兴,自己要游玩去了。平时就积攒了不少钱财,化名陶朱公,陶朱即“逃”其“诛”也,成了一个有名的富商。


他约了西施一起游船,心头早就有了计谋。可怜的西施,蒙在鼓里,以为是老情人还念着他,梳妆打扮一番,兴匆匆地赴约了。还没开始举杯望明月,刚刚开始娇羞,范蠡就站在西施背后,把她推入水中了。没来得及叫唤一声,西施就进了水晶宫。


或许范蠡最初是爱过西施的,但是他最爱的还是自己。甚至不惜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了爱人。


在以上四种说法中,沉海说和隐居说流传最广,而且相关的证据资料也最多。


二、王昭君的命运结局——为了和平,牺牲自己


王昭君,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建昭元年,征集天下美女进入后宫,王昭君就被选入皇宫。因为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宠爱,昭君不甘心就这样度过余生,就自愿去匈奴和亲,这就有了后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对于王昭君这个美人,想必你们非常清楚。而且她还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女人,今天给你们说一说她的故事,王昭君可怜的一生,被迫出嫁祖孙3人,最后她的结局有些可怜。

据说她原本是汉元帝的一个妃子,因为不肯收买画师,所以被画师故意画丑没有被皇帝宠爱。后来在匈奴首领请求和亲的时候,王昭君一个人站了出来,换来了匈奴和中原短暂的和平。


然而汉元帝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将她册封为汉朝公主的身份远嫁塞外。这就是他们两个民族友好发展的动力,在告别自己的故土以后,只身来到了匈奴。


然而她的大仁大义,成就了匈奴和中原的和平。在她嫁过去以后,也是很快地适应了本地的生活。过着骑马打猎的生活,住在包子屋喝着羊奶。

传闻在嫁过去的第二年,就给匈奴的老大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这样幸福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呼韩邪单于便驾鹤西去了。


然而他的嫡长子就继承了父亲的财产,这其中也包括王昭君这个后妈。按照他们本地的规矩,父亲死了以后,儿子可以迎娶继母。身为汉人的王昭君,自然受不了这样的习俗。

她曾经写书请求自己回到中原,可是谁知道等来的是汉元帝拒绝的消息,反而还让王昭君入乡随俗。


后来的王昭君又被强迫嫁给了祖孙三个人,而且根据民间传说,王昭君因为受不了他们的习俗,所以自己服毒自尽了。结束了自己一生孤苦的生命,然而他的第三任丈夫,也是用厚礼重葬了自己的这位夫人。


而且有不少的人陪葬,还有一种说法,说王昭君其实是受不了他们这样的习俗才选择服毒自尽的。这换谁谁也顶不住,前一秒还是自己的丈夫,后一面就直接成为了儿子。这难道不是……吗?

作为一代著名的美女,王昭君只能为了和平牺牲自己。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起码对我们后人来说,这就是属于她的一种荣耀。


虽然昭君为匈奴带去了先进的文化,但对于她个人来说,命运极为的悲惨。不仅远离故土,而且在婚后的三年丈夫就死了,按照匈奴的风俗,昭君又嫁给了单于的儿子。


尽管昭君内心是拒绝的,但她没有别的选择,后来因为思念家乡及其他原因,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


三、貂蝉的命运结局——被认为是害国害人的祸水


貂蝉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有人用闭月形容他的美貌,当年奸臣董卓专权,再加上干儿子吕布骁勇善战,许多人非常的忌惮董卓,而司徒王允却想出一个办法,王允家中有一位歌姬貂蝉,年芳十八,长得十分美丽,还能歌善舞,并将其收为义女,王允想用貂蝉来引董卓和吕布上钩,貂蝉深明大义,欣然接受了这个计谋。

而貂蝉跟吕布的爱情故事,也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后吕布白门楼被擒,更是送了性命。


那么,问题就来了,吕布死后,貂蝉到哪里去了呢?关于这个问题,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没有对其做详尽的描述,似乎貂蝉的人生到了这里就终结了,根据传说,貂蝉大概会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为曹操所虏。吕布最后的结局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是被曹操杀得,那么作为战胜者,曹操接手吕布的家属好像也是情理之中,而且,众所周知,曹操好人妻,而貂蝉更是美色动人,那么曹操把貂蝉纳入铜雀台,好像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而且曹操有一个神秘的环夫人,正史上几乎没有记载,却在吕布死后第二年为曹操生了一个儿子,曹冲。如此巧合,或许是真的也说不定吧。

第二,还是被曹操俘虏了,但曹操没有占为己有。而是作为奖品,赏赐给了关羽,这种多见于民间戏剧中,还有剧本叫关羽月下斩貂蝉,剧本是这么说的,吕布死后,曹操收貂蝉为义女。


后来曹操又准备将貂蝉送给刘备,但刘备始终不肯接受,故而以关羽无偶为由,让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新婚之夜,关羽揭开貂蝉的盖头,才知道面前这个女子是美人貂蝉。


关羽认为貂蝉是红颜祸水,于是在月下将她杀死。据说当时关羽斩貂蝉的时候很不忍心,因为貂蝉痴痴地望着他,而且貂蝉本身也很倾慕关羽。也有一种说法是貂蝉觉得自己配不上关羽,在房中悬梁自尽而死,不管怎样,貂蝉跟了关羽就是死。

第三,这也是一个最悲剧痴情的结局了,吕布死后,貂蝉伤心不已,曹操虽然精心照料貂蝉的起居生活,并派人为貂蝉聊天解闷,满足貂蝉想要的一切,但无奈貂蝉放不下吕布,在吕布死后一年,郁郁而终。


这就是网上流传的三种可信度相对较高的貂蝉的结局,其实,貂蝉其人在正史甚至没有记载,关于她的一切,我们只能从野史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但不管怎样,这么一个大美女不该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连个结局都没有!真让人唏嘘叹惋!


四、杨贵妃的命运结局——一种时代的悲剧、一种文化的悲剧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说、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说、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啊!可是俗话说饿了吃糠甜如蜜,唐玄宗的小王子、小公主们饿透了,也顾不得挑剔了,争着用手抓着吃,一会儿便吃得精光,还没有吃饱。看到皇上落到这个份上,百姓们都忍不住哭了,玄宗也掩面而泣。


这时候,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家走到玄宗身边,进言道:“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盖为此也。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

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


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唐玄宗听了,赶紧说:“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如果不是落难至此,唐玄宗恐怕一辈子也看不到这样的百姓,听不到这样的肺腑之言了!离开咸阳继续往西走,十三日半夜,唐玄宗一行走到金城县了。


金城本来叫始平,当年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和亲,在这里送行,才改名叫金城的。金城县的情况还不如咸阳县呢。咸阳仅仅是县令逃走了,金城不光是县令逃走了,连老百姓也逃了个差不多。

玄宗一行人来到驿站,驿卒也逃走了,驿站中连一盏灯都没有。这时候,玄宗他们已经走了整整一天了,人困马乏,黑灯瞎火,谁还管什么尊卑贵贱,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皇帝的尊严、宰相的权威、贵妃的娇贵,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都荡然无存。


唐玄宗与杨贵妃二、马嵬之变玄宗逃跑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接着走,到中午的时候,就走到兴平县的马嵬驿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军队里出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禁军将士们开始抱怨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也很好理解,经过一天半的折腾,禁军们这时候都已经又累又饿,疲惫不堪了。

而且,这些禁军都是长安人,他们的父母妻子都留在长安,现在越走越远,前途渺茫,归期更渺茫,身体的困顿加上精神的绝望,士兵之中的不满情绪也就越来越严重,眼看场面开始有点失控了。怎么办呢?

我们说过,禁军的首领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这可是个老臣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前,唐玄宗诛杀韦皇后,陈玄礼就是前敌指挥官。现在,陈玄礼听着战士们的抱怨,心里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什么感觉?政变!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这种愤怒情绪如果找不到出口的话,很可能引起军人哗变,局面不堪设想!可是,怎样才能疏导将士们的愤怒情绪呢?陈玄礼想到了杨国忠。当时,杨国忠叛乱基本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了,天下人说起杨国忠都是咬牙切齿,陈玄礼本人也恨不得杀了他。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战士们杀了他泄愤!这样一来,既疏导了将士的不满情绪,又为国除害,不是两全其美吗?可是,陈玄礼也知道,一个将军,如果背后没有高层支持,想要杀宰相,这不就等于谋反吗?陈玄礼可不想谋反。寻求谁的支持呢?唐玄宗?那是不可能的,杨国忠是他的宠儿,他不会同意。

这时候,陈玄礼想到太子了。太子是朝廷里的二号人物,而且,陈玄礼也知道,太子和杨国忠也有矛盾,为何不寻求太子的支持呢?于是,陈玄礼就找到太子的亲信宦官李辅国,他把杀杨国忠的想法告诉太子。太子李亨怎么反应啊?要知道,李亨对杨国忠早就恨之入骨了。


当年李林甫制造大案,打击太子,杨国忠就是马前卒。当了宰相之后,杨国忠还是处处打压李亨。最让李亨痛恨的是,安史之乱开始后,唐玄宗曾经想要让太子监国,这可是太子盼望已久的好事啊。但是,杨国忠害怕李亨上台对他不利,让杨贵妃衔土请命,以死相胁,迫使玄宗又取消了这个计划。

现在,跟着杨国忠到他的地盘上去,李亨更加绝望了,真要是到了蜀地,他这个太子的位置可就更加难保了!所以,李亨当然巴不得陈玄礼杀了杨国忠。可是,怎么表态呢?


李亨是个谨慎的人,他的表态也非常有水平,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太子未决”。这是什么意思啊?未解决的真实含义不是决定不下来,而是不反对,不反对就是赞成了。有了太子这个态度,陈玄礼就踏实了。

他把禁军的将领召集起来,说:“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这是战斗动员啊,将领们怎么表态呢?他们的满腔怒火果然被老将军激发起来了。


异口同声地说:“念之久已,事行身死,固所愿也!”这样一来,诛杀杨国忠的事情就算稳定下来了。火药桶已经准备好,现在就缺少一个引子了。


反呢!说杨国忠有别的问题可以,但是,要说谋反,可绝对是冤枉啊!可是,既然禁军都把杨国忠给杀了,唐玄宗哪敢再分辩什么,只好拄着拐杖,走出驿站大门,慰劳包围驿站的将士。


玄宗说:我早就想杀他了,只是还没找到机会,现在你们杀了他,正好。谢谢你们。现在杨国忠已经死了,你们各自归队吧。可是,话说完了,士兵们一动不动,虎视眈眈地盯着唐玄宗。


这一下,唐玄宗可慌了,莫非他们还想要杀我?派高力士问问吧。高力士走过去一问,士兵们说:“贼本尚在。”什么叫“贼本尚在”呀?陈玄礼解释得很明白:“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一听这句话,唐玄宗顿时觉得是当头一棒。


他愣了一下,说了一句:“朕当自处之。”转身就回到驿站里了。进入驿站,唐玄宗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简直都站不住了,他倚靠在拐杖上,垂着头,呆在那里不动了。


这一两天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简直无法想象,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不是盛世天子吗,怎么忽然连首都长安都保不住,来到这个地方呢!他和贵妃不是神仙眷属吗?怎么忽然要让他处死贵妃!


普通老百姓夫妇尚且能够互相扶持,白头偕老,自己堂堂一个皇帝,怎么居然连爱妃都保护不了呢!看着皇帝久久不说话,韦见素的儿子韦谔急了,他上前说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说罢,连着给玄宗磕了几个头,血都流下来了。


玄宗看了看他,呆呆地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这时候,高力士在旁边说话了。他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这话说得太透彻了,如果不杀贵妃,将士们恐怕就要连你一起杀掉了!这一句话把唐玄宗点醒了。 要知道,唐玄宗终究是个政治家,不是情圣。


他是爱杨贵妃,是可以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他做不到不爱江山爱美人,更做不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与杨贵妃放在天平上一起称量,唐玄宗觉得,还是自己更重要些吧。


怎么办呢,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让高力士把杨贵妃领到佛堂里,和杨贵妃诀别。杨贵妃说:“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


唐玄宗也含着眼泪说:“愿妃子善受生。”礼佛之后,高力士就把杨贵妃勒死在佛堂之中。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说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流。”


这一年,杨贵妃三十八岁。她二十二岁来到唐玄宗身边,陪伴唐玄宗度过了十六年最快乐的日子,最后,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唐玄宗的平安。绝代佳人,就这样死于非命。对于这场悲剧,清人袁枚慨然写道:“到底君王负前盟,江山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来验尸。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了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陈玄礼说:“杨国忠祸国殃民,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迁播。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


很显然,陈玄礼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杨国忠谋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杀他的理由提出来了。 那么,唐玄宗怎么回答他呀?


玄宗说:是我没有识人之明,用人失当,近来我自己也慢慢觉悟了。本来准备到四川之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了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赏你们呢,怎么能说有罪呢!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马嵬之变至此也算基本结束。

固然不对,但是现在一味强调杨贵妃的无辜恐怕也有失偏颇。最后,我还想说,杨贵妃是一个悲剧人物。


杨贵妃本来无心政治,她并不像长孙皇后那样有政治城府,更不像武则天那样有政治欲望,她只是一个爱好唱歌跳舞、爱好享乐的单纯女子,如果能够始终和寿王生活在一起,她本来可以过一种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但是,现实却是,她始终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成为玄宗的贵妃,还是最后横死马嵬驿,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本来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后却被裹挟在政治的漩涡中,被暗流吞没。


所谓红颜薄命,恐怕更多还是一种时代的悲剧,一种文化的悲剧吧。杨贵妃之死,就是当朝皇帝都肝肠欲断、无能为力。虽有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


个人观点: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四大美女的命运。我们不禁感到一些遗憾,为什么她们的结局几乎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她们总是要面对一些不该承受的事情?


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思考,在那个性别制度还不完善的时代,女性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古代四大美女几乎沦为统治中的政治工具。


隐忍唏嘘之余,我们还会不自觉做出相应的假设,倘若这四大美女的美貌并没有被世人发现,她们同一般女人那样,到了适龄的年纪,嫁给一个普通的人为妇,会不会生活美满,然后平安喜乐嘞!早在西周时期,从宗法分封中就能明显透露出女性地位的低下。


历史的筛选之下,必然有人要成为祭奠牺牲者,我们在同情以古代四大美女为代表的诸多悲惨美女的同时,还请记住,美本是赏心悦目的最佳证明,是上天赋予你的最佳礼物,它本不该成为你挥之不去的一种负担。


时代的年轮滚滚向前,奔流不息,向往美,追求美的脚步,不该就此停下。


#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最终都是怎么死的#历史真相官#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白居易《长恨歌》、《三国演义》、《越绝书》、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等。


对于古代四大美女的命运结局,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历史小观园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