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二分打一生肖(西方的)

西方的星座学说——“黄道十二宫”

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不知何时,西方的星座说在中国流行开来。记得早先还有一首歌《可惜我是水瓶座》,忘了是谁唱的。

十二星座

其实,咱们所说的星座都是源自这个西方的“黄道十二宫”。


“黄道十二宫”一词来自希腊语zodiakos,意思是动物园。在希腊人眼里,星座是由各种不同的动物形成,这也就是十二个星座名称的由来。“黄道十二宫”最早源于古巴比伦的占星学术语。

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在天文学上,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从地球上看,太阳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动,一年正好移动一圈,回到原位,太阳如此“走”过的路线就叫 “黄道”。换句话说:地球公转轨道无限扩大而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就是黄道。黄道带宽18度,环绕地球一周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除冥王星以外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称为“黄道十二宫”。

在历法学上,黄道十二宫的划分本身是一种太阳历,以春分点为起点,太阳在黄道带上视运动每运转30度为一宫,其实是一个太阳月。需要指出的是,黄道十二宫的宫名是借用附近的星座名字,就像是中国干支历法当中的十二地支借用十二种动物的形象一样,与实际的星座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人们对天象的研究成果——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早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就已经成型,已不可追朔其源。

以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来讲,开篇首先看到的便是《周纪一》。

这是记录周朝历史的第一卷,第一句话便写:“起著(chú)雍摄提格,尽玄黓(yì)困敦”。

有不少读资治通鉴的朋友,可能刚看到这一句就已经有了退却的心理,总共十几个字,却是什么意思也不懂,云里雾里。

其实,“著雍摄提格,玄黓困敦”是古代的纪年方式:以木星纪年的年份名称。所以记录周代历史的这第一卷,意思就是开始于著雍摄提格这一年,结束于玄黓困敦这一年。

早在夏商时期,古人就发现了木星运行的规律:木星的轨迹和黄道带非常接近,木星运行一周天大约要花十二年,那么,把木星划过的天区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一份就对应着一年。

木星

只要观察木星现在落在哪个天区的哪个位置,就能基本准确地读出当下的时间,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木星纪年法。

数字“12”既然有这样的出处,所以就显得格外尊贵,被称为“天之大数”,由此衍生出了十二生肖

古人还把天穹一分为四,称为“四象”。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在黄道带上,每一象再分为7个区域,便成为了我们熟悉的二十八宿。


木星十二年走完一个周天,每一年走过的区域称为一“次”,或者说一个星次,由此衍生出“次序”、“依次”这些常用词。

古代中国占卜术就是从这些关系里面衍生出来的。

事实上木星运行一周天并不是十二年整。这11.86年。

这就意味着。每十二年就会累积多出来五十天。这多出来的五十天,总得不能让它空过去。

所以到了汉朝天文观测就变得精密起来。开始用坐标来标注星次。

但这还不够,古人又想出了一个方法:设想天上有一颗星,和木星差不多,但运行一周天恰好就是十二年。这颗设想出来的星体,叫作“太岁”。

既然是设想出来的天体,除了让它运行一周天刚好十二年之外,还要让它和木星的运行方向相反,这样一来,太岁的十二星次在次序上就可以和十二地支一致了。

地支总是和天干配对的。天干共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用天干、地支搭配计时,十二个地支配十个天干会余出两个,这两个再从天干开头的甲、乙开始搭配,配到六十次之后开始重复,每六十年叫作一个甲子


天干、地支的起源非常古老,至少在商朝就已经成型了。

有学者推测说,天干源于以太阳计时,地支源于以月亮计时。另外也有推测说:天干来自某个采用十进制的部族,地支来自某个采用十二进制的部族,后来两个部族融合,天干和地支也就开始搭配使用了。

太岁的十二星次有一套全新的名字,是:摄提格、单阏(chányān)、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调洽、涒(tūn)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

世间万物皆分阴阳,即便是生病,任何一种病都能分成阴阳两种,或者叫虚症和实症。

比如常见的肾虚就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还有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虽然字面上是寒和热而不是阴和阳,实际上还是阴阳二分。

太岁和木星当然也是要归于阴阳学说。木星在天空运行,天属于阳,所以太岁应该在地上运行,地属于阴。

进一步推演,木星属阳,太岁属阴,太岁的十二星次因此叫作岁阴。

既然太岁的十二星次配十二地支,称为岁阴,那么,还应该有一套对应的天干,称为岁阳。

十个岁阳就这样被编排出来了,也有一套奇怪的名字:阏逄(yānpáng)、旃蒙、柔兆、强圉(yǔ)、著(chú)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ì)、昭阳。

《资治通鉴》就是用这套太岁系统来纪年的,所谓“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

用我们熟悉的干支系统来表达,就是“起于戊寅年,止于壬子年”;转换成公历,就是“起于公元前403年,止于公元前369年”。

胡三省译注的《资治通鉴》,非常明确的把古代的纪年方式解释了清楚:关于天干地支以及岁阴岁阳。

胡三省译注《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彊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是为岁阳。

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掩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是为岁阴。

周纪分注“起著雍摄提格”,起戊寅也。“尽玄黓困敦”,尽壬子也。


延伸阅读

杜预《世族谱》曰: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封于邰;及夏衰,稷子不窋窜于西戎。至十二代孙太王,避狄迁岐;至孙文王受命,武王克商而有天下。自武王至平王凡十三世,自平王至威烈王又十八世,自威烈王至赧王又五世。张守节曰:因太王居周原,国号曰周。

周王室之由来,经三十六世,名存实亡。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洪七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353.html